|
高盛最新的预判:到2025年底,房价还有20-25%的下降空间。 现实又是什么情况? 4 月全国 70 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−4.5%,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−6.8%,均为下降态势。 4 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.1%,销售金额同比下降6.7%,销量呈下降趋势且单月降幅有所扩大。 4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 7826 亿元,同比增速为−11.3%,投资处于同比下降状态,且降幅较 3 月有所扩大。 如此看来,高盛所言不虚。 展开剩余66%说到底还是过度开发的恶果,未售房产库存面积说法纷纭,截至2024年底,DS搜索到的数据广义库存高达127亿平方米,其中未开工面积53亿平方米,如果这个数据可信,15年内不需要盖房,每盖一平方米都是在增加销售负担,它是肿瘤,不是营养补充。 更令人惊悚的是房企负债,按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底,全国房地产企业总负债达到125万亿,再叠加城投的负债,城投按雪球数据,2024年上半年总负债68万亿,与房地产相关的债务己近200万亿,而中国住房总值也只有400万亿左右,而且会继续缩水; 那房子还是资产吗? 另一种场景却是逆向的,由于人口负增长,2025年适龄购房人口较2018年减少3000万。 供应在增加,需求在减少,专家们却还在唱响房地产光明论,姚洋说房地产是永恒的朝阳行业,林毅夫说房地产是永远的支柱产业,为什么要如此地不遗余力唱响房地产光明论?因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太大了,它基本上定义了经济的大格局,它不好,经济无论如何也不会“强劲复苏”。 2024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7%,假设高盛预测成立,下降20-25%,房地产行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将减少1.75个百分点,后果很严重。 房地产行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-15%,若房价下跌20-25%,对GDP的影响是2-3.75个百分点,后果更严重。彻底把GDP的增速目标5%抹平了。 2025年有一个根本的转变,这就是在特朗普关税战后,外需补内需的历史结束了,那么,2025年经济的收官,强与弱,房地产将是最后一根稻草。 因为房地产对所有核心指数的影响都是直接的。 发布于:江苏省 |
